第221章 朱翊鈞說道:“我……
關燈
小
中
大
第221章 朱翊鈞說道:“我……
朱翊鈞說道:“我想,將朵顏衛駐牧的地方遷移到宣府大同一帶。”
“這……”
方逢時和吳兌對望一眼,沒敢接他的話。
朵顏三衛中,泰寧和福餘兩衛已經被其他蒙古部落兼並,為由朵顏衛,直到現在還能不斷侵擾大明邊境,可見他們的實力有多強悍。
宣府、大同的邊境好不容易平靜了幾年,皇上竟然要把朵顏衛弄到家門口來,往後的日子還不得提心吊膽。
朱翊鈞又說道:“朵顏衛遷移到宣府、大同一帶駐牧,由三娘子統領,再讓把漢帶著他的人駐牧喜峰口至山海關一帶。”
聽完之後,方逢時等人不可置信的瞪大了眼睛,皇上這是要朵顏衛徹底消失。
讓他們遷徙到宣府、大同駐牧,也就是夾在大明和土默特部中間,由三娘子這個與大明尤為親厚的女子負責統領,這些人不敢鬧事。
三娘子帳下幾萬精騎,大明邊關數萬駐軍一同鎮壓,也不怕他們鬧事。
事實上,不久前,朵顏衛幾乎全軍覆沒,剩下的大多是牧民,只不過,他們的牧民,上馬就是騎兵,不得不防。
這些人迫於生計,幾十年、十幾年、甚至幾年之內,他們就會漸漸融入土默特部,直至完全被吞並。
俺答和土蠻本來就有深厚的仇怨,至今摩擦不斷。俺答還保留著一統草原的野心,讓把漢帶著他的不下駐牧喜峰口一帶,既可以防止察哈爾等部落南下,也能對各方勢力有所牽制。大明安心發展經濟,在背後暗中向把漢提供支持即可。
這個想法倒是不錯,就看把漢和三娘子是否願意。
還有,把土默特部扶持起來,俺答年紀大了,如果哪天死了,他那個好戰的兒子上位,說不得立刻和大明反目成仇,也將是一大隱患。
這些問題都是方逢時等人擔心的。
所以,朱翊鈞強調:“大明的封賞和恩賜,給的是三娘子和把漢,而絕非土默特部。”
說起來,俺答只比他的長子辛愛年長十四歲,俺答死了,辛愛還能活幾年,也未可知。
大明雖不能只說,但可以暗示,如若將來俺答死了,辛愛年事已高,大明可以扶持把漢承襲順義王,如果他們雙方願意,也可以按照蒙古幾千年來收繼妻的習俗,撮合他們成婚。
方逢時又道:“板升是目前整個土默特部乃至漠南最富饒的地區,有許多漢民聚居於此,把漢不會願意放棄此地,遷居別處。”
這的確是個棘手的問題,只要不傻,誰會放棄自己原本富庶的
領地,而跑去開荒。除非,後者帶來的利益更大。
於是,朱翊鈞廳堂中來回踱步:“首先,把漢因長期主持貢市有功,晉昭勇將軍。”
“其次,朝廷正籌劃在薊鎮也開設貢市,仍然交由把漢主持。如若他想在塞外,開墾荒地,建立村莊,甚至城池,朝廷也能為他提供匠人。”
“最主要的是,他不會失去板升,只是擴大駐牧範圍,這樣的條件,他應該不會拒絕。”
朱翊鈞又派人回了趟京師,讓吏部調出檔案看看,當年蔡可賢罷官的原因。的確如方逢時所說,言官們彈劾他作風問題,其中用到了“媟褻”一詞,也確實是高拱拍板,將他罷官。
後來,也有人看重蔡可賢的才能,舉薦啟用他。其中還有申時行——他們是同年。
可每次吏部討論要不要用他時,總會有人站出來,提及這段黑歷史,於是,又只得作罷。
這倒黴催的,少年登科的美男子,因為一則緋聞,毀了仕途。
看完之後,朱翊鈞覺得,按照這群言官們如此嚴苛的標準,英宗也被蒙古人擄了去,奪門之變的時候就應該上疏彈劾,剝奪他當皇帝的資格。
既然蔡可賢有能力,那為什麽不能用?說他與三娘子“同眠數夜”,當事人都沒承認,又憑什麽捕風捉影給人定罪。
朱翊鈞認為,此等人才,就應該官覆原職,繼續讓他出任山西按察司副使,巡察岢嵐兵備道,履行與土默特部“一申盟誓,以結永好”的承諾。
這些天,朱翊鈞天天和把漢喝酒、閑聊、切磋武藝,教他識字、讀書,與他稱兄道弟,短短幾日,就建立起深厚的友誼。
朱翊鈞道:“昔在至理,上下一德,以徵天休,忠之道也。天之所覆,地之所載,人之所覆,莫大乎忠。”
把漢茫然:“聽不懂。”
朱翊鈞知道他聽不懂,故意引他來問:“世間治理之道,乃上下同心同德,以報神靈降福,這便是忠道。上天所覆蓋的,大地所承載的,世人所能感知的,天天地萬物,至理至德,乃是忠道。”
“言行專一,此乃忠道之起點;對家人忠貞,這是忠道之中;對一國效忠,才是忠道的最高境界。”
他笑瞇瞇的看向把漢:“聽懂了嗎?”
把漢楞了楞,又點點頭:“好像有點懂了。”
朱翊鈞摟過他的肩膀大笑:“不懂也沒關系,這本《鐘經》送給你,再讓方總督給你尋一位先生,跟你回板升,教你讀書。”
把漢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:“你太厲害了
,什麽都懂,什麽都會,武功還那麽好,長得又好看。我見過那麽多中原人,都沒有你好看。三娘子日日念著的那個蔡可賢,也不如你好看。”
朱翊鈞謙遜的笑了笑:“我也不是什麽都好,你瞧,我的蒙古語就說得不好,還要你多教教我才是。”
“想不到,我也有東西可以教你。”把漢笑得更憨厚了,還有些小得意,忽然眼睛一亮:“不如,你跟我會板升,去看看我們的大草原。”
朱翊鈞頗有興趣:“我聽說,板升建在豐州灘。”
“嗯!”把漢點頭,“西邊就是新建的庫庫和屯。”
朱翊鈞說道:“豐州灘,古稱‘敕勒川’,有一首歌,曲調已不可靠,詞是這樣的:敕勒川,陰山下。天似穹廬,籠蓋四野。天蒼蒼,野茫茫。風吹草低見牛羊。”
他生怕把漢聽不懂,又給他解釋了一番。把漢猛點頭:“是是,我們那兒就是這樣的,你跟我去看看。”
“呃……”朱翊鈞倒是想去看看,旁邊齊刷刷投來無數阻攔的目光,他只好找了個借口,“我還要回薊鎮覆命。以後有機會,一定去看看。”
將朵顏衛遷居至宣府大同塞外,讓把漢帶人駐牧喜峰口外之事,朱翊鈞並未參與,而是由方逢時告知三娘子和把漢。
他先宣讀了大明皇帝的旨意,將“庫庫和屯”命名為“歸化城”,取“歸服而受其教化”之意。
俺答關於喇嘛僧和佛經的請求,大明朝廷也一應滿足。
把漢那吉主持馬市有功,晉昭勇將軍,三娘子封為一品忠順夫人,其長子不他失禮,由指揮僉事升指揮同知。
吳兌私底下還和他的義女分享了一則小道消息:那位蔡可賢蔡大人,不日就要官覆原職。
三娘子立刻動身,回去向俺答請示。幾乎不用她過多游說,光是聽到能不費一兵一卒,擴大領地,兼並朵顏衛,俺答就笑得合不攏嘴,立誓要當好他的順義王,永遠效忠大明。
而後,朱翊鈞又下了一道手諭給戚繼光,先釋放長昂,繼續關押董狐貍和長禿。
首先,長昂是朵顏衛的都督,部落首領,由他組織族人遷徙,更有威望和號召力。
其次,長昂先是墜馬,後又中了一槍,軍醫說過,即便治好,手腳皆費,目前來看,威脅較小。
最後,扣下董狐貍和長禿,也能牽制長昂和朵顏衛,以防中途生變。至於以後放不放,看他倆和朵顏衛的表現。
表現好,放回去過日子,表現不好,直接殺了。
朵顏三衛中實力最強
,也是僅存的一衛,至此,逐漸退出歷史舞臺。
張居正寫信來,問陛下何時返京,朱翊鈞回道:“九邊重鎮,只巡視了薊鎮、宣府、大同,除去東邊的遼東,還剩三關鎮、延綏鎮、寧夏鎮、固原鎮、甘肅鎮等地。”
當然,這些地方,他不可能都去,但他很早之前就了解過河套之議的始末。當初,為了是否收覆河套,世宗殺了個總督,還殺了個首輔。
而他曾經丟掉的河套地區,最後由他最瞧不上的兒子擺平了。
俺答封貢之後,他又請求朝廷賜予他的侄子吉能通貢、互市。
吉能正是駐牧於河套地區,但他一直依附於俺答這個叔叔,俺答讓他進犯大明,他就帶兵打仗,俺答讓他請求封賞,他就依約向大明請封。
山西總督王之誥當時上報朝廷,想使吉能一、二年不侵擾後,才批準他封賞通貢的請求。
王崇古立刻否決了這個提議,他上奏說:“俺答、吉能是親叔侄,首尾呼應。沒有道理收容叔叔卻縱容侄子,到時俺答招呼侄子來宣、大互市,商販供應不及發生摩擦,得之不易的和平又將被打破,得不償失。”
內閣采納了王崇古的意見,也授予吉能都督同知的官銜。
朱翊鈞人還沒出宣府,都督府又來個人,正是前任宣大總督,現任兵部尚書王崇古。
朱翊鈞躲避不及,跟他撞了個正著。王崇古退至臺階下,一掀衣袍,端端正正跪下給他磕頭:“臣參加陛下,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。”
“咳……”朱翊鈞輕咳一聲,“平身吧。”
王崇古問:“聽聞陛下聖體欠安久矣,如今可否康健?”
“……”
這話叫朱翊鈞如何回答,他若說病好了,只怕王崇古下一句就問,好了你不上朝、不經筵,跑這裏來做什麽。
要說沒好,王崇古更要說,龍體欠安更應該在乾清宮好好養病才是。
這裏是都督府深處的一間小院,少有人來,既安靜又安全。王崇古徑直跑來了,身邊一個隨從沒帶。
朱翊鈞明白了,他就是專程來堵自己的。
“哼!”朱翊鈞冷笑一聲,“別裝了,你知道朕沒病,誰告訴你的?”
王崇古道:“回陛下,是張閣老。他說陛下預往西面巡邊,正好,臣要出一趟公差,所以,命臣前來伴駕。”
朱翊鈞問:“你要去哪兒?”
“弘賜堡。”
朱翊鈞想起來,這裏就是河套地區設立的馬市,王崇古每年都要去一趟,向那裏的大小部落領主宣讀大明皇帝的威儀聖德。
朱翊鈞微服出巡,身邊跟這個老頭子,自然叫他不爽。但王崇古輾轉九邊重鎮,對這一帶的環境非常了解,有他介紹,也不錯。
朱翊鈞看看外面的天色,說道:“時日尚早,不如咱們先去個別的地方。”
王崇古問:“陛下想去何處?”
“你家。”
“……”
作者有話要說
關於蔡可賢,說他被三娘子強睡了,出自萬歷野獲編,把他比作郭子儀退兵,是申時行給他寫的墓志銘。
另外,朵顏衛確實是和東遷的土默特部雜居,漸漸被吞並。不過那是萬歷三十四年,長昂死了之後的事,文中提前三十年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朱翊鈞說道:“我想,將朵顏衛駐牧的地方遷移到宣府大同一帶。”
“這……”
方逢時和吳兌對望一眼,沒敢接他的話。
朵顏三衛中,泰寧和福餘兩衛已經被其他蒙古部落兼並,為由朵顏衛,直到現在還能不斷侵擾大明邊境,可見他們的實力有多強悍。
宣府、大同的邊境好不容易平靜了幾年,皇上竟然要把朵顏衛弄到家門口來,往後的日子還不得提心吊膽。
朱翊鈞又說道:“朵顏衛遷移到宣府、大同一帶駐牧,由三娘子統領,再讓把漢帶著他的人駐牧喜峰口至山海關一帶。”
聽完之後,方逢時等人不可置信的瞪大了眼睛,皇上這是要朵顏衛徹底消失。
讓他們遷徙到宣府、大同駐牧,也就是夾在大明和土默特部中間,由三娘子這個與大明尤為親厚的女子負責統領,這些人不敢鬧事。
三娘子帳下幾萬精騎,大明邊關數萬駐軍一同鎮壓,也不怕他們鬧事。
事實上,不久前,朵顏衛幾乎全軍覆沒,剩下的大多是牧民,只不過,他們的牧民,上馬就是騎兵,不得不防。
這些人迫於生計,幾十年、十幾年、甚至幾年之內,他們就會漸漸融入土默特部,直至完全被吞並。
俺答和土蠻本來就有深厚的仇怨,至今摩擦不斷。俺答還保留著一統草原的野心,讓把漢帶著他的不下駐牧喜峰口一帶,既可以防止察哈爾等部落南下,也能對各方勢力有所牽制。大明安心發展經濟,在背後暗中向把漢提供支持即可。
這個想法倒是不錯,就看把漢和三娘子是否願意。
還有,把土默特部扶持起來,俺答年紀大了,如果哪天死了,他那個好戰的兒子上位,說不得立刻和大明反目成仇,也將是一大隱患。
這些問題都是方逢時等人擔心的。
所以,朱翊鈞強調:“大明的封賞和恩賜,給的是三娘子和把漢,而絕非土默特部。”
說起來,俺答只比他的長子辛愛年長十四歲,俺答死了,辛愛還能活幾年,也未可知。
大明雖不能只說,但可以暗示,如若將來俺答死了,辛愛年事已高,大明可以扶持把漢承襲順義王,如果他們雙方願意,也可以按照蒙古幾千年來收繼妻的習俗,撮合他們成婚。
方逢時又道:“板升是目前整個土默特部乃至漠南最富饒的地區,有許多漢民聚居於此,把漢不會願意放棄此地,遷居別處。”
這的確是個棘手的問題,只要不傻,誰會放棄自己原本富庶的
領地,而跑去開荒。除非,後者帶來的利益更大。
於是,朱翊鈞廳堂中來回踱步:“首先,把漢因長期主持貢市有功,晉昭勇將軍。”
“其次,朝廷正籌劃在薊鎮也開設貢市,仍然交由把漢主持。如若他想在塞外,開墾荒地,建立村莊,甚至城池,朝廷也能為他提供匠人。”
“最主要的是,他不會失去板升,只是擴大駐牧範圍,這樣的條件,他應該不會拒絕。”
朱翊鈞又派人回了趟京師,讓吏部調出檔案看看,當年蔡可賢罷官的原因。的確如方逢時所說,言官們彈劾他作風問題,其中用到了“媟褻”一詞,也確實是高拱拍板,將他罷官。
後來,也有人看重蔡可賢的才能,舉薦啟用他。其中還有申時行——他們是同年。
可每次吏部討論要不要用他時,總會有人站出來,提及這段黑歷史,於是,又只得作罷。
這倒黴催的,少年登科的美男子,因為一則緋聞,毀了仕途。
看完之後,朱翊鈞覺得,按照這群言官們如此嚴苛的標準,英宗也被蒙古人擄了去,奪門之變的時候就應該上疏彈劾,剝奪他當皇帝的資格。
既然蔡可賢有能力,那為什麽不能用?說他與三娘子“同眠數夜”,當事人都沒承認,又憑什麽捕風捉影給人定罪。
朱翊鈞認為,此等人才,就應該官覆原職,繼續讓他出任山西按察司副使,巡察岢嵐兵備道,履行與土默特部“一申盟誓,以結永好”的承諾。
這些天,朱翊鈞天天和把漢喝酒、閑聊、切磋武藝,教他識字、讀書,與他稱兄道弟,短短幾日,就建立起深厚的友誼。
朱翊鈞道:“昔在至理,上下一德,以徵天休,忠之道也。天之所覆,地之所載,人之所覆,莫大乎忠。”
把漢茫然:“聽不懂。”
朱翊鈞知道他聽不懂,故意引他來問:“世間治理之道,乃上下同心同德,以報神靈降福,這便是忠道。上天所覆蓋的,大地所承載的,世人所能感知的,天天地萬物,至理至德,乃是忠道。”
“言行專一,此乃忠道之起點;對家人忠貞,這是忠道之中;對一國效忠,才是忠道的最高境界。”
他笑瞇瞇的看向把漢:“聽懂了嗎?”
把漢楞了楞,又點點頭:“好像有點懂了。”
朱翊鈞摟過他的肩膀大笑:“不懂也沒關系,這本《鐘經》送給你,再讓方總督給你尋一位先生,跟你回板升,教你讀書。”
把漢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:“你太厲害了
,什麽都懂,什麽都會,武功還那麽好,長得又好看。我見過那麽多中原人,都沒有你好看。三娘子日日念著的那個蔡可賢,也不如你好看。”
朱翊鈞謙遜的笑了笑:“我也不是什麽都好,你瞧,我的蒙古語就說得不好,還要你多教教我才是。”
“想不到,我也有東西可以教你。”把漢笑得更憨厚了,還有些小得意,忽然眼睛一亮:“不如,你跟我會板升,去看看我們的大草原。”
朱翊鈞頗有興趣:“我聽說,板升建在豐州灘。”
“嗯!”把漢點頭,“西邊就是新建的庫庫和屯。”
朱翊鈞說道:“豐州灘,古稱‘敕勒川’,有一首歌,曲調已不可靠,詞是這樣的:敕勒川,陰山下。天似穹廬,籠蓋四野。天蒼蒼,野茫茫。風吹草低見牛羊。”
他生怕把漢聽不懂,又給他解釋了一番。把漢猛點頭:“是是,我們那兒就是這樣的,你跟我去看看。”
“呃……”朱翊鈞倒是想去看看,旁邊齊刷刷投來無數阻攔的目光,他只好找了個借口,“我還要回薊鎮覆命。以後有機會,一定去看看。”
將朵顏衛遷居至宣府大同塞外,讓把漢帶人駐牧喜峰口外之事,朱翊鈞並未參與,而是由方逢時告知三娘子和把漢。
他先宣讀了大明皇帝的旨意,將“庫庫和屯”命名為“歸化城”,取“歸服而受其教化”之意。
俺答關於喇嘛僧和佛經的請求,大明朝廷也一應滿足。
把漢那吉主持馬市有功,晉昭勇將軍,三娘子封為一品忠順夫人,其長子不他失禮,由指揮僉事升指揮同知。
吳兌私底下還和他的義女分享了一則小道消息:那位蔡可賢蔡大人,不日就要官覆原職。
三娘子立刻動身,回去向俺答請示。幾乎不用她過多游說,光是聽到能不費一兵一卒,擴大領地,兼並朵顏衛,俺答就笑得合不攏嘴,立誓要當好他的順義王,永遠效忠大明。
而後,朱翊鈞又下了一道手諭給戚繼光,先釋放長昂,繼續關押董狐貍和長禿。
首先,長昂是朵顏衛的都督,部落首領,由他組織族人遷徙,更有威望和號召力。
其次,長昂先是墜馬,後又中了一槍,軍醫說過,即便治好,手腳皆費,目前來看,威脅較小。
最後,扣下董狐貍和長禿,也能牽制長昂和朵顏衛,以防中途生變。至於以後放不放,看他倆和朵顏衛的表現。
表現好,放回去過日子,表現不好,直接殺了。
朵顏三衛中實力最強
,也是僅存的一衛,至此,逐漸退出歷史舞臺。
張居正寫信來,問陛下何時返京,朱翊鈞回道:“九邊重鎮,只巡視了薊鎮、宣府、大同,除去東邊的遼東,還剩三關鎮、延綏鎮、寧夏鎮、固原鎮、甘肅鎮等地。”
當然,這些地方,他不可能都去,但他很早之前就了解過河套之議的始末。當初,為了是否收覆河套,世宗殺了個總督,還殺了個首輔。
而他曾經丟掉的河套地區,最後由他最瞧不上的兒子擺平了。
俺答封貢之後,他又請求朝廷賜予他的侄子吉能通貢、互市。
吉能正是駐牧於河套地區,但他一直依附於俺答這個叔叔,俺答讓他進犯大明,他就帶兵打仗,俺答讓他請求封賞,他就依約向大明請封。
山西總督王之誥當時上報朝廷,想使吉能一、二年不侵擾後,才批準他封賞通貢的請求。
王崇古立刻否決了這個提議,他上奏說:“俺答、吉能是親叔侄,首尾呼應。沒有道理收容叔叔卻縱容侄子,到時俺答招呼侄子來宣、大互市,商販供應不及發生摩擦,得之不易的和平又將被打破,得不償失。”
內閣采納了王崇古的意見,也授予吉能都督同知的官銜。
朱翊鈞人還沒出宣府,都督府又來個人,正是前任宣大總督,現任兵部尚書王崇古。
朱翊鈞躲避不及,跟他撞了個正著。王崇古退至臺階下,一掀衣袍,端端正正跪下給他磕頭:“臣參加陛下,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。”
“咳……”朱翊鈞輕咳一聲,“平身吧。”
王崇古問:“聽聞陛下聖體欠安久矣,如今可否康健?”
“……”
這話叫朱翊鈞如何回答,他若說病好了,只怕王崇古下一句就問,好了你不上朝、不經筵,跑這裏來做什麽。
要說沒好,王崇古更要說,龍體欠安更應該在乾清宮好好養病才是。
這裏是都督府深處的一間小院,少有人來,既安靜又安全。王崇古徑直跑來了,身邊一個隨從沒帶。
朱翊鈞明白了,他就是專程來堵自己的。
“哼!”朱翊鈞冷笑一聲,“別裝了,你知道朕沒病,誰告訴你的?”
王崇古道:“回陛下,是張閣老。他說陛下預往西面巡邊,正好,臣要出一趟公差,所以,命臣前來伴駕。”
朱翊鈞問:“你要去哪兒?”
“弘賜堡。”
朱翊鈞想起來,這裏就是河套地區設立的馬市,王崇古每年都要去一趟,向那裏的大小部落領主宣讀大明皇帝的威儀聖德。
朱翊鈞微服出巡,身邊跟這個老頭子,自然叫他不爽。但王崇古輾轉九邊重鎮,對這一帶的環境非常了解,有他介紹,也不錯。
朱翊鈞看看外面的天色,說道:“時日尚早,不如咱們先去個別的地方。”
王崇古問:“陛下想去何處?”
“你家。”
“……”
作者有話要說
關於蔡可賢,說他被三娘子強睡了,出自萬歷野獲編,把他比作郭子儀退兵,是申時行給他寫的墓志銘。
另外,朵顏衛確實是和東遷的土默特部雜居,漸漸被吞並。不過那是萬歷三十四年,長昂死了之後的事,文中提前三十年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